近日,《深圳市建設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明確要在今年落地實施首批200項具體改革事項,深圳營商環境改革步入5.0時代。
目光向西,營商環境改革一直是寶安的重點工作,致力于簡政放權,為企業減輕成本負擔,提高生產力。
過去的2021年,寶安新增商事主體10.5萬家,增量、總量均居全市第一。得益于企業的助力,寶安2021年的GDP從3847億元躍升到4422億元,增量超過過去3年增量總和。
作為產業大區,寶安正加快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高地,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生產環境、國際一流的要素市場配置環境、國際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法治環境,讓企業發展壯大的土壤更肥沃、氧氣更充足。
●南方日報記者蘇國銳
打造國際一流生產環境
讓好企業有空間可落有好土地可用
4月29日下午,寶安區首宗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聯合用地A420-0070宗地以“帶產業項目”方式掛牌出讓。
該宗地由寶安區4家企業以1300萬元聯合競得,將建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聯合基地重點產業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將提供700余個就業崗位,形成年產值超22億元的產業集群。
根據深圳市地價測算規則,該聯合基地項目成交價相當于市價的3折,企業合計約節省拿地資金3050萬元。
A420-0070宗地的順利出讓,是寶安打造國際一流的生產環境,解決轄區產業空間不足問題,讓好企業“有空間可落,有好土地可用”的縮影。
去年,寶安出臺了《寶安區產業空間保障計劃(第一批)實施方案》,將工業百強、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等213家重點企業納入空間保障范圍,計劃用三年時間,通過重點產業項目土地供應、自有用地(園區)提容或更新、帶產業項目城市更新、集體物業長租、區屬國有物業長租或出售等8種方式,解決企業發展空間不足問題。
去年10月,深圳首個平方公里級城市更新“工改工”項目——新橋東工業園區改造項目一期開工建設。項目分三期建設,規劃容積402萬平方米,未來可實現千億級工業總產值規模。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先進制造業園區建設,推動寶安燕羅等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建設提速。
寶安燕羅先進制造業工業園區是深圳首個整街利益統籌整備產業空間。去年,燕羅街道9.36平方公里利益統籌、土地整備全面啟動,整街統籌完成后將形成12.2平方公里連片的土地,以規?;膬炠|空間承載全市重大項目、產業戰略布局。
今年2月,《寶安區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印發?!斗桨浮诽岢?,未來三年寶安將建設成具有寶安特色的“一十百千萬”園區布局體系。其中,“一”包括一地圖、一規劃、一政策,“十”即十個示范性園區,“百”是百萬平方米產業保障房,“千”指千萬平方米空間增量,“萬”為萬億級產業生態。
根據《方案》,寶安將探索產業綜合體開發模式,鼓勵建設主體連片開發,在保證更新項目主體方向為普通工業功能、生產制造用房面積高于改造前的條件下,嘗試通過規劃調整方式補充一定比例的商住用地,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產業綜合體。
打造國際一流要素市場配置環境
推動制造業加快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轉型
今年2月,《寶安區關于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高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寶安區2022年一號文件發布。
《意見》提出,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第一品牌、第一資源、第一競爭力來抓,全力以赴提升城區功能品質、優化企業服務、穩定發展預期,全方位提升寶安的吸引力。
正如《意見》所說,近年來寶安一直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要素市場配置環境,推動制造業加快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轉型。
寶安充分利用“金融超市”和國有產業資本運營平臺,積極搭建企業與銀行、租賃、擔保、風投、基金等機構對接平臺,為企業提供全鏈條、一站式金融服務,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
寶安依托寶安人才園和海歸島,打造集招商引資、高新技術合作、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于一體的大灣區國際化綜合服務平臺,著力培養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
寶安全力打造深圳第一個集產品展示、技術成果轉化交易、知識產權保護于一體的展示服務平臺——灣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中心(下稱“展示中心”)。展示中心自2020年4月啟用以來,共舉辦上百場大型高新技術產品展示活動,近兩百項新技術新產品通過發布推薦進入市場、走向世界。
寶安建立起了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設立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寶安分中心,推動成立寶安區行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9個;推動建立寶安區知識產權聯席會議機制,支持建設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開展知識產權咨詢、維權、糾紛指導等服務,形成具有寶安特色的“1+10+N”知識產權服務鏈條。
寶安制定出臺了《寶安區鼓勵、支持工業企業加大技改投資推動智能制造七條措施》,財政補貼、獎勵4.24億元,有效撬動企業加大工業投資。
這些舉措可謂成效顯著。2022年寶安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1年寶安全年完成工業投資301億元、總量全市第一,同比增長34.3%。其中技改投資達143億元、創歷史新高,規模全市第一;遴選了12個智能制造標桿項目,其中6個項目通過國家級評估、6個項目獲評省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完成446家工業園區轉供電改造、占全市1/3,企業用電成本降低40%,節省電費約9億元;粵港澳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獲批立項,騰訊智能制造WeMake平臺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寶安獲評全國唯一五星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
打造國際一流政務服務和法治環境
從“企業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業”
“無論是經營過程中遇到問題,還是審批過程中遇到麻煩,只需點開微信小程序,就能隨時連線企服專員在線解答,而且訴求處理的全流程陽光透明,辦事不用求人。”談及“寶安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的使用感受,西鄉街道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負責人贊不絕口。
2021年10月,寶安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正式上線。寶安區政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建成政策直達、訴求直達、空間撮合、融資撮合四大功能,完成產業空間、政策扶持、公共住房申請等七大類47項企業訴求事項標準化處理,在知識產權、安全生產等8個領域制定661項合規管理指引。
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讓所有惠企政策、政府資源全部數據化,自動匹配、推送給企業,從過去的“企業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業”,實現了政務服務像網購、快遞一樣方便精準,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的貼心服務,獲得轄區企業的點贊。
數據顯示,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上線運行以來,6000多家企業加入平臺,所有惠企政策數字化、精準自動匹配,所有企業訴求網上受理、網上結案。平臺上線以來發布各類政策121項,解決企業訴求1317個,平臺訪問量達369374次,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專門刊發簡報推廣。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持續提升企業和居民辦事便利度和獲得感,自2022年3月起,寶安正式開展“全市域通辦”工作,區、十個街道行政服務大廳及部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均可辦理“全市域通辦”業務,群眾就近選擇辦事大廳即可辦理政務服務相關事項。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在法治環境建設方面,寶安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推進合規建設。2020年3月以來,寶安深入推進“行政合規+刑事合規+企業誠信”聯動運行的企業合規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成立區級促進企業合規建設委員會,確定了35家成員單位,包括4家政法單位、17家行政執法部門、8家上級垂管部門、6家輔助部門,均成立主要負責人掛帥的領導小組,形成全區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企業合規建設被最高檢總結為“寶安模式”,獲得全國推廣。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遠在改善、在路上。寶安提出,將繼續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讓土壤更肥沃,讓氧氣更充足,讓每一粒種子在寶安這塊寶地上成長為參天大樹,組成一片茂密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