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要敢于突破天花板建立新的、多業務賽道,而中小企業則要學會善于死守,不只是要守住自己的地盤,還要守住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特別是那些大企業不具備的競爭優勢。

面對同一個市場,最十多年以來,家電行業不同規模和實力的企業,卻走出了不同的發展經營格局,也呈現了不同的競爭手段和營銷策略。那么,面對當前家電市場的內外部一系列復雜而多變的局面,對于家電產業的眾多中小企業而言,又將怎么辦?怎么活下去?

如果說,最十年家電行業美的、海爾、TCL、格力、海信、長虹等大企業的關鍵詞是突破、破圈、擴容,以“不破不立”的勇氣尋找新的業務和引擎;那么,未來十年對于家電行業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關鍵詞只有一個:死守。因為,從數量角度來看,家電行業的中小企業數量高達八成以上,他們的發展不只是創造規模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完善產業鏈,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那么,為什么大企業要鼓勵其突破、破局、探索更多業務的可能,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卻只能選擇“死守”一條道?單從企業的綜合實力、抗擊風險的應變能力,以及可以用于其它新業務、新賽道的探索資金來看,中小企業都不具備這個實力。雖然是一些互聯網創新企業在發展之初,可以吸引風投資本,但對于家電這個傳統行業,資本向來是缺乏興趣的。所以,從這個維度來看,如果鼓勵中小企業也去破局、再創業、再創新,顯然是不負責,也是不切實際的。

同樣,回歸到家電產業,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中心、創新中心,以及消費中心,而且家電產業在中國經歷40多年的快速發展和成長也步入了成熟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家電行業就沒有機會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真正機會在于細分市場、圈層市場,還有大企業不愿意做以及大企業根本做不了的市場,這才是中小企業謀求高質量經營的基礎和前提。

比如說,醫用物種冰箱、教育系統投影照明設備,還有電梯空調、船用空調,以及商用洗衣機、社區洗衣房用干衣機,還有商用燃氣灶、商用油機、商用消毒柜等等,這些都是中小企業的機會。雖然這些市場共同的特點就是規模需求不大,但專業門檻高,而且對于產品質量和產品服務等要求一體化打通,但單臺的利潤結構合理且市場競爭程度不高。往往是由少數幾家企業主導這個行業的發展和競爭。

不過,也需要提醒眾多中小企業,所謂的“死守”,不是去“守死”。不是要讓所有中小企業守住企業原有的市場份額和經營局面不變,而是要牢牢堅定在家電產業這條賽道上發展和經營,通過研究市場和需求的變化,找到一些細分的賽道,一些特種行業和領域的商業機會,利用自身原有的產業鏈制造優勢、研發能力,以及市場人脈和客情關系,去突破和拓展。即主賽道還是家電,但主戰場和主導力則要從與大企業拼規模、拼價格,轉向了拼尋找細分市場的能力、滿足差異化用戶需求的能力轉變。

如今的一線家電市場,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好與壞來形容,也不是簡單的生存和發展的命題,而是眾多的家電廠商們如何在復雜而多變的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和差異化競爭能力。所以,中小企業的未來在于“活出自己”、“活出特色”。

標簽: 中小企業 家電行業 家電市場 家電行業的中小企業